倪建榮
2025年07月31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電力,現代鄉村的血脈。血脈暢通,離不開電力人的守護。
我是浙江余姚梁弄供電所的一名電力職工,負責四明山鎮供電工作。14年前,四明山革命老區小水電自供區移交國家電網,急需工作人員,我積極報名,來到大山裡。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成了我的工作日常,皮卡車上的顛簸刻進了身體裡。
小水電時期的山區,供電不太穩定、時有時無,老百姓家裡的燈也就忽明忽暗,到了枯水期還可能徹底斷電。移交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建電網。那時候交通相對落后,缺少現代化器械,騾馬就成了我們最得力的工作伙伴。
有些地方連馬車都上不去,就只能肩扛手抬。我們喊著號子,將電線杆往山頭送。那兩年時間,衣服好像就沒干過,鞋子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雙,但看著山上的電線杆密了起來,辛苦就值得。一根根、一片片,連起來400多公裡長的線路,織就一張新的電網,覆蓋了鎮子的每個角落,為電發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電網,建好還得護好。山鄉電力人,大部分時間是和自然打交道。頂烈日、冒嚴寒,涉水溝、蹚泥濘,隨時隨地,只要有需要,我們拿上工具就得出發。次數多了,身上有不少蚊叮虫咬的傷口,但我們都說這些是“功勛章”。
銀線串起雲端人家,鐵塔喚醒沉睡山鄉。電網煥新了,山裡的生活悄悄變化著。記得鎮上第一家民宿剛建的時候,老板還特意到站裡來問,能裝幾台空調。我告訴他,隨便裝,保証不會跳閘。電網的確經受住了考驗。如今,鎮上已經有40多家民宿,一到夏天就住滿了避暑的游客,少有為電的問題煩惱過。
生產更有保障了。山裡的印雪白茶一直是搶手貨,以前用柴火炒茶,受限於生產效率,好好的茶葉一不小心就會過季,成了次品。后來,鎮裡推廣電炒茶機,我們挨家挨戶換上能帶動大功率機器的三相電表,茶葉的產量一下子翻了好幾番,村民的錢包也跟著鼓了起來。生產發展了,電力不能拖后腿,還得爭取跑在前頭。
電力還見証著綠色發展的前進腳步。近年來,我們參與打造全電民宿、全電景區。“紅色四明旅游充電服務一條線”,從山麓延伸到山巔,越來越多游客開著新能源汽車來旅游。四明山景區步道上,如遇客流超載,智慧燈杆會自動預警。民宿的電磁大灶裡,煙火氣十足的黃魚年糕嗞嗞冒泡。放眼望去,民宿屋頂的光伏瓦片,晒著太陽發著電,清潔又環保。
科技飛速發展,電力人也是受益者。山裡的電網,跟之前比又大變樣了。我們巡線用上了無人機,半天就能巡幾十公裡的線路。今年,市裡搞抗冰提升工程,鐵塔上都安裝了攝像頭,我們打開手機,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去除冰了﹔變電站裡,也有了智能巡檢機器人。但是,不管電網多結實、機器多機靈,咱跑山坳、進家門的腳步也沒停下過。
炒茶機的轟鳴聲與虫鳴鳥叫交織成歌,民宿燈火與燦爛星河相映成畫,四明山鎮一步步邁向現代化,我們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我經常和新來的同事講,待不住了,晚上到山頂去看看,就會明白這份工作的意義。廣袤山鄉,哪個地方沒有我們這樣的電力人。一個個供電所連綴起來,夯實著鄉村全面振興的電力基座,我想,這就是微光成炬。
(作者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余姚市供電公司梁弄供電所服務班班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